工大科雅2022年半年度董事会经营评述
来源:环球体育HQBET下载官网    发布时间:2024-02-09 19:53:04 |阅读次数:110

  公司专门干提供热量并节约能源产品与有关技术服务的研发、推广及应用,是一站式提供智慧供热全面解决方案的信息系统集成服务商。公司主要营业业务属于大数据与物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与传统供热运行技术的交叉融合应用领域,具体包括智慧供热解决方案和智慧供热服务两大方向。其中,智慧供热解决方案为公司报告期内的核心业务和营业收入的大多数来自,该业务方向可进一步划分为两类:(1)智慧供热应用平台;(2)热网智能感知与调控系统及系列化产品。另外,智慧供热服务作为公司营业收入的补充来源,具体包括合同能源管理、供热托管等业务。

  经过多年的发展,公司形成了以智慧供热应用平台、热网智能感知与调控系统及系列化产品、智慧供热服务为代表的产品和服务体系。公司基本的产品和服务在智慧供热全面解决方案中的应用场景如下图所示:

  公司智慧供热应用平台包括政府级智慧供热监管平台和企业级智慧供热监控平台两类产品,其核心均是公司自主研发的基于大数据分析的智能决策软件系统。

  公司自主研发的政府级智慧供热监管平台是面向城市供热基础设施的数据信息系统。平台通过对所管辖区域的集中

  供热系统大数据采集及应用分析,实现热源保障及调度、供热质量监测及服务监管、供热系统运行监测及预警、能耗科学预测管理和智能分析等功能,拓展智慧城市应用层面,满足智慧城市建设对供热基础设施更高阶的需求,提高面向城市热用户的服务能力和供热保障能力,优化城市供热领域的资源配置效率,提升区域集中供热管理上的水准与政府主管部门对供热行业管理和保障民生服务的信息化水平。政府级智慧供热管理平台的应用架构图如下:

  公司自主研发的政府级智慧供热管理平台自2016年起先后在乌鲁木齐、石家庄、唐山、廊坊、保定、邢台、张家口、秦皇岛、潍坊、雄安新区等十余个地市建设完成并投入运行。其中,石家庄市“城市智慧供热大数据管理平台”入选工信部“2020年大数据产业高质量发展试点示范项目”。公司政府级智慧供热管理平台已具备向国内其他城市推广应用的业务基础和技术储备。

  公司研发的企业级智慧供热监控平台内嵌智能决策软件,平台架构设计灵活,不受采集点数限制,具有实现“一键节能”的智能化软件应用模式,可提供便捷化的应用体验。同时,其内部包含生产运行监控、收费管理、客户服务等多个模块,可实现智能化供热运行、电子支付平台收费管理、精准化客户服务等数据信息的交互和智能化处理。

  企业级智慧供热监控平台是覆盖热源、一级网、热力站、二级网、热用户的完整数据信息系统,通过供热系统的数字化、自动化、智能化运行,实现供热运行管理技术的全面升级,达到“全网平衡、精准供热、按需供热、节能降耗”的目标。企业级智慧供热监控平台的运行架构图如下:

  公司热网智能感知与调控系统及系列化产品已形成覆盖热源、一级网、热力站、二级网、热用户等供热全流程的产品体系,与智慧供热应用平台及相关服务共同构成智慧供热全面解决方案。

  热网智能感知与调控系统及系列化产品可分为热源及热力站自控系统、热计量及二网智能平衡系统等两大类别。其中,热源及热力站自控系统包括:热源自动控制系统、热力站自动控制系统、供热计量仪表间远程管控系统等子系统及相关系列新产品;热计量及二网智能平衡系统包括:二级网智能平衡系统、通断时间面积法热计量系统、供热计量温控一体化系统、温度面积法热计量系统、热用户室温采集系统、公共建筑节能控制管理系统等子系统及相关系列新产品。

  热源及热力站自控系统、热计量及二网智能平衡系统两大类产品的运行结构如下图所示:

  热网智能感知与调控系统的核心组成部分是公司自主研发的专利产品及嵌入式软件,公司通常负责成套子系统的供货、安装、调试及交付。对各子系统及相关系列产品的具体说明如下:

  热源自动控制系统(热源包括燃煤锅炉、燃气锅炉、热电联产首站、大型隔压站等)由热源监控中心软件、热源节能控制装置以及配套的温度/压力传感器、热量表、流量计、含氧量传感器、风机/给煤电机变频器等仪表设备组成。热源自动控制系统内置故障诊断与容错控制技术,具有热源故障诊断与安全控制模式及智能语音报警功能、热源运行及操作质量评价功能,可实现锅炉运行的安全性与可靠性。该系统可根据锅炉燃烧实时参数动态优化锅炉运行过程,通过调节风煤比提高燃烧效率,降低污染排放;另外,该系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完成热源运行过程的准无人化,以此来降低人力成本,提高热力企业的经济效益。

  热力站自动控制系统由集中提供热量并节约能源控制装置以及温度/压力传感器、热量表、流量计、变频柜等仪表设备组成,具有稳态精度高、优化时间短、鲁棒性强、通用性高等特点,可实现气候补偿、室温反馈、故障远程监控、无人值守运行、自动节能运行等多种功能。

  供热计量仪表间远程管控系统由电动调节阀门、温度传感器、压力传感器、流量计、压差变送器与供热计量仪表间远程管控装置等组成,是公司针对城市建筑集中供热以及工业用户系统结算研发的智能化远程管控产品。该系统具有远程监管、缴费管控、数据信息自动采集、历史数据统计分析、实时数据更新等功能,可兼容供热单位的各类仪表型号,同时可集成门禁控制、指纹识别、图像抓取、人体感知、安防监控、电子稽查、预收费管理等辅助功能,保障供热单位与用热单位结算的安全性、可靠性及智能化管理,在提高结算双方的管控能力的同时节省日常管理成本。

  二网智能平衡系统由室温采集器、智能阀、采集集中器、数据通讯传输网络及上位机管理软件等组成,具备供热系统异常智能分析、智能平衡调节、热用户远程收费管理、热用户室温反馈及评价等多种功能。二网智能平衡系统按照每个用户入住率、所处位置等多重信息形成智能回归算法,以热用户或楼栋(单元)回水温度一致性为调控目标,以供热机组回水温度为判据,通过对供热运行实时数据的动态监测与智能分析与热力站自动控制系统联动,调节二级管网供热过程,进行各热用户或楼栋(单元)目标回水温度的自控调控,达到水力平衡和热力平衡,消除冷热不均问题,实现按需供热、精准供热、节能降耗的目标。

  根据使用对象的不同,二网智能平衡系统分为热用户智能平衡系统及楼栋(单元)智能平衡系统两个系列。其中,热用户智能平衡系统在终端用户的热力入户管道安装智能阀,可同时解决热度水平失调和垂直失调问题;楼栋(单元)智能平衡系统在楼栋(单元)热力入口管道安装智能阀,主要解决楼栋热度水平失调的问题。

  通断时间面积法热计量系统由通断控制器、室温控制器、采集计算器、楼栋热量表、数据通讯传输网络及上位机管理软件等组成。公司研发的通断时间面积法热计量系统依据热用户采暖开启时间对采暖热耗进行分摊计算,并结合系统监测的供回水温度进行修正,使热计量分摊结果更可靠、更适用,可有效解决因供热系统水力失调、管道堵塞、热用户改动室内散热器容量等问题导致的热计量误差。此外,公司的通断时间面积法热计量系统带有IC卡预收费管理功能,可实现远程电子稽查及收费管理。

  供热计量温控一体化智能系统由户用热量表、智能阀、室温控制器、采集集中器、数据通讯传输网络及上位机管理软件等组成。该系统通过对智能阀运作时的状态和相关参数进行实时监控,并上传至监控平台做水力平衡分析与指令决策,进而指导智能阀进行自动调档节流,调控水力平衡;同时,用户也可根据自己有必要进行室温自主调节。

  温度面积法热计量系统由智能阀、室温控制器、楼栋热量表、采集计算器、数据通讯传输网络及上位机管理软件等组成。该系统采用“楼栋计量,按户分摊”的方式来进行热分摊,以热用户室内温度作为分摊采暖费用的依据,并在智能阀设置有回水温度传感器,不仅利于水力工况的分析和调控,也提高了分摊计算热费的科学合理性。该系统通过对智能阀运作时的状态和相关参数进行实时监控并上传至监控平台做水力平衡分析与指令决策,进而指导智能阀自动节流,调控水力平衡;同时,用户也可根据自己有必要进行室温自主调节。

  热用户室温采集系统由室温采集装置、上位机解析软件等组成,具备对热用户采暖末端信息的动态监测和数据远传等功能。其中,室温采集装置内置NB-IoT(窄带物联网)通讯模组,可实现数据传输,且具有资费低、安全性高的特点。本系统通过将室内温度数据上传至政府级智慧供热监管平台或企业级智慧供热监控平台,建立热用户采暖状态的数据信息库,并与供热水温、室外大气温度等数据来进行关联,监控平台通过大数据挖掘分析得出热源、热力站的优化控制策略,并进行供热调度预测、热源及热力站运行能耗预测,进而指导热网系统来进行精准供热。

  公共建筑节能控制管理系统主要由室温传感器、热量表、温度传感器、电动调节阀、公共建筑节能控制装置等组成,可适用于机关单位、写字楼、商场、学校等公共建筑供热系统。公共建筑节能控制管理系统具有节能运行、防止冻害和IC卡预付费等功能。在夜间或节假日期间等公共建筑没有采暖需求的时段,本系统将自动降低供热参数,减少能耗,并采用多点室温自动保护及最低回水温度自动保护技术,有很大效果预防供热系统受冻。本系统自带的IC卡预付费功能则可实现远程电子稽查及收费管理。

  智慧供热服务作为公司主要营业业务的重要组成部分,最重要的包含合同能源管理、供热托管等业务。

  对于具有节能降耗需求,但缺乏供热系统升级改造资金、技术或专业技术人员的热力企业,公司通过投入资金、技术、人员及产品设备等对其原有供热系统实施智慧供热升级改造,并负责改造完成后的供热运行、系统维护与节能调控。合同项目实现节能降耗目标后,公司依照约定分享客户的节能效益,逐步收回投资所需成本并享有投资收益。

  合同能源管理业务对广大中小规模的热力企业具有较大吸引力,其未来市场发展的潜力广阔。由于可充分的发挥公司在技术、人员团队方面的优势,合同能源管理业务是公司近年来重点拓展的业务领域之一。

  公司基于智慧供热的管理手段与技术,与热力企业签署热力销售及托管服务合同并自行组建团队负责托管区域内的供热运行与维护工作,通过精细化管理帮助热力公司实现节能降耗。

  作为专门干供热节能业务的信息系统集成服务商,公司利润大多数来源于于为客户提供专业化的智慧供热解决方案及软硬件产品和相关服务产生的收入。经过多年的探索和经营,公司形成了具有自身特色的“解决方案设计+系统集成产品+专业方面技术服务”的复合盈利模式,致力于为热力企业及相关客户降低能耗和经营成本来提高其经济效益,并通过自主开发的智慧供热管理平台助力政府部门提高对供热行业监督管理和保障民生服务的信息化水平,在客户目标达成和市场占有率拓展的过程中逐步实现自身经营规模的扩大和盈利能力的提升。

  公司材料采购的内容主要为仪器仪表、电子电器、阀门等产品或配件。公司采用“以产定采+合理备货”的模式安排此类采购活动,采购部门依据生产部门的需求,结合安全库存、采购周期情况制定采购计划。对于关键材料,公司采取与供应商建立战略伙伴关系的策略,设置最低风险备货库存量,保障订单及时响应。对公司消耗量大且相对标准化的原材料,公司一般采取集中、批量采购模式,以便利用采购规模优势降低采购成本。

  为保证材料的品质,公司对供应商采用严格的管理制度,考虑供应商的渠道管理能力、供货水平、材料性能、价格合理性、售后服务等因素,并在必要时进行当地考验查证。对于已经入选的供应商,公司会不定时进行筛查梳理,对不再满足采购需求或在合作中存在瑕疵的供应商进行删减。经过多年的市场考察和对采购材料应用,公司已建立较为稳定的供应商体系,且上游材料供应商企业较多,能确保材料的充足供应。

  对于承担的智慧供热总包项目,公司除负责总体方案设计、软硬件设备供货、设备调试、系统测试等工作以外,还需一并完成配套产品的安装、工程建设项目施工等辅助性作业。为节约人力资源成本并提高项目实施效率,公司通常以劳务外包的形式完成。此外,因石家庄科雅从事的供热托管业务在供热季存在季节性用工需要,故公司通过劳务外包的形式对用工做补充。该类劳务外包人员主要承担临时性、辅助性岗位的工作,包括定期巡视、抄表、测温、记录、上门处理投诉等。公司对劳务外包的供应商具有较为严格的筛选标准,最重要的包含:①公司利用自身资源,考察并寻找市场上资质健全、经验比较丰富、实力丰沛雄厚的劳务承包企业并建立长期、稳定的合作伙伴关系;②公司就发包的劳务作业邀请具有必要专业资质的劳务承包企业参加竞标(以劳务作业项目所在地的企业或在项目所在地设有分支机构的企业为主),通过内部比选最终确定劳务承包商。

  公司属于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因热力企业及政府供热主管部门等下游客户的需求存在比较大的季节性差异。为了匹配客户实际的需求,减少生产环节的资金占用,公司在保持一定安全库存的情况下,主要是采用“以销定产”的模式,根据在手订单情况安排组织生产活动。

  具体而言,公司生产模式包括自主生产、委托加工和外协生产三种类型。除直接采购配套的大部分软硬件产品和零部件外,发行人对其余零部件采用委托加工和外协生产的方式取得。

  公司自主生产最重要的包含电路板的组装、嵌入式软件的写入和通断控制器、室温控制器等产品的组装、测试,集中提供热量并节约能源控制装置等柜类产品的组装。公司的核心技术大多数表现在各种类型的产品的嵌入式软件以及设备的定型、嵌入式程序的写入和产品性能测试、检测等,因此自主生产是生产工序较为关键的生产环节。

  公司委托加工产品主要为集成电路板等零部件,委托加工商主要负责完成集成电路板的贴片焊接、变频柜加工等工序。公司负责产品研制、设计、定型以及元器件确定、指定,关键原材料包括PCB板、天线、无线模块、法拉电容等由公司确定采购渠道并采购后提供给委托加工商,委托加工商严格按公司提供的设计图纸和技术方面的要求组装焊接为成品线路板。公司在完成产品设计和技术定型后,形成设计图纸、设计技术文件和检验检测技术文件等,交给委托加工方进行生产。委托加工商按照设计技术方面的要求完成零部件的加工生产后,送交公司生产及质检部门,经入厂检测检验合格后进入公司原材料仓库。

  公司外协生产内容主要是通断控制器、塑料外壳、柜类产品外壳等零部件。外协生产的全部过程中,公司负责提供设计图纸、技术参数、品质衡量准则及检验检验测试要求,外协生产单位按公司要求采购原材料并完成加工生产。

  报告期内,公司生产设备较少,将辅助工序和非核心零部件采用委托加工及外协生产的模式,符合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企业“轻资产”运营的惯例,也有助于公司发挥自身优势,将有限的生产场地和人力资源集中在产品研制、技术储备、市场拓展及运营服务等方面。

  公司通过直接销售方式向包括热力企业、政府供热主管部门、建筑工程项目施工单位、房地产开发企业等多类客户提供产品和服务。其中,公司承接的建筑工程实施工程单位及房地产开发企业的订单一般是对应新建供热建筑项目,其下游客户也是热力企业,公司在项目交付或验收完成进入运行阶段后,直接面向热力公司可以提供后期技术上的支持等售后服务。公司采取以招投标为主,单一来源采购、竞争性谈判、竞争性磋商、商务谈判及其他为辅的方式获得各类业务订单。订单取得之前,公司销售人员会通过查询招投标网站、参加展览会及行业交流会、老客户介绍等多种方式同潜在客户保持密切沟通,以便及时获取商业机会并跟踪客户的真实需求。此外,报告期内,企业存在作为EPC承包方成员与其他单位(如工程总承包方、设计院等)组成联合体竞标取得个别项目订单的情况。

  公司主要是采用自主研发的研发模式。结合自己行业知识密集、与新一代信息学科交叉应用的特点,公司电子技术部、软件技术部、自控技术部、节能技术部、AI技术部等涉及主要营业产品及服务的部门均配备全职研发人员,从事所在领域产品的研发和技术工艺改进的研究。针对涉及智慧供热全面解决方案的关键技术,公司设置了跨部门的研发协作机制,通过抽调各部门的研发骨干人员组成项目研发团队,实现不相同的领域研发人员的有效联动,攻克重大、关键技术问题。同时,公司研发人员均重视智慧供热行业技术前沿和方向,并与市场建立了有效讨论机制,对行业发展、新兴技术产业应用等问题保持良好的沟通和互动。

  公司所属行业为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是一家一站式提供智慧供热全面解决方案的信息系统集成服务商,主营业务属于大数据与物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与传统供热运行技术的交叉融合领域。

  近年来,我国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发展不断实现突破,云计算、物联网、大数据等新技术实现加快速度进行发展和融合创新,并在传统工业信息化中实现成功落地应用。而供热信息系统作为支撑智慧供热资源整合和流程的优化完善,推进供热行业标准化、精细化、自动化、智能化管理,实现智慧供热目标的基础,其自身行业的发展突破客观上为供热节能行业升级进步扫清了障碍,促进智慧供热行业向高端发展。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不断推进,城市人口数量的上升带来了供热需求的一直增长,推动供热行业的快速发展。2017年出台的《全国城市市政基础设施建设“十三五”规划》也更加明确了集中供热系统作为市政基础设施对城镇化发展的主体地位,并为新时期供热行业的发展指明方向,即借助更加清洁、高效的集中供热形式来突破环境约束对城镇发展的限制。根据国家统计局公布数据,中国城市供热面积从2009年的37.96亿平方米增长到2020年的99.82亿平方米,城市供热面积逐年增大,城市供热面积逐年增大,年均复合增速达9.19%。此外,我国集中供热建设投资额也呈波动上涨的趋势,从2009年的441.52亿元上升至2020年的523.61亿元,常年保持了较高的资产金额的投入水平。

  自成立以来,公司专注于提供热量并节约能源产品和相关服务的研发、推广及应用。目前,公司核心产品已应用于北方采暖区15个省(市、自治区)并逐步拓展至长江沿线的湖北省北部、安徽省南部等非集中供暖区域。其中,作为公司代表性核心产品的政府级智慧供热监管平台覆盖面积已达14亿平方米,企业级智慧供热监控平台累计应用百余家热力企业,相关指标均位居行业前列。

  经过多年的行业深耕和稳健发展,公司产品和服务在政府供热主管部门、热力企业两大客户领域积累了丰富的资源,公司已成为在供热节能行业具有较强品牌影响力的知名企业。

  1、集中供热系统是我国北方地区城镇的重要基础设施之一,热力企业及相关客户具有降低能耗和经营成本来提高其经济效益的需求;政府供热主管部门存在提升对供热行业监督管理和保障民生服务的信息化水平的需求。

  2、供热是我国北方地区关乎国计民生的重要行业,按需供热、舒适供热的需求是人民对美好生活追求的体现。我国供热行业在快速地发展的同时,同样衍生出许多问题。都会存在的水力失调、热力失调、冷热不均现象;建筑物内水平和垂直温度易失调导致住户出现不同程度的超供、欠供现象,使得用户按需供热、舒适供热的需求没有正真获得满足等。

  3、双碳目标的驱动。我国北方城镇供暖能耗在建筑能耗中占比约为20%,供热行业从传统的经验调控、粗放管理模式向数字化、信息化、自动化、智能化的转型是促进全社会节能减排以及加快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战略目标的有效路径。

  4、面对煤炭、天然气等能源价格的持续、大面积上涨,供热企业经营压力日渐增加。在保证供热质量的前提下,热力企业节能降耗能需求更加强烈,进一步增加提供热量并节约能源改造市场容量,产生更大的经济价值。

  二、核心竞争力分析 (一)在智慧供热领域掌握多项核心技术 公司通过持续开展理论和技术探讨研究工作,已在智慧供热应用平台、热网智能感知与调控系统等基本的产品及智慧供热相关领域积累了丰富的技术储备,拥有供热行业智能分析技术、3D可视化技术、供热能耗定额预测技术等14项核心技术。 (二)在供热节能行业中具有技术创新优势 1、智慧供热理论和技术创新应用 公司实际控制人齐承英教授是“通断时间面积法热计量技术”理论的早期提出者之一,在该理论的基础上,公司研发的“水温修正及实时分摊的通断时间面积法热计量系统”于2011年通过了住建部科技成果评估,被列为全国建设行业推广科技成果,评估结论为“国内领先水平”。 2、人才团队优势 十余年来,公司始终致力于智慧提供热量并节约能源技术的研究和应用。在董事长齐承英教授的带领下,公司建成了一支结构符合常理、分工明确、专业背景交叉融合的技术人才团队,能够及时把握行业需求、创新研发技术和应用,引领公司技术持续进步。董事长齐承英教授兼任研发工作总负责人,研发团队按照节能技术、软件技术、自控技术、电子技术等研究方向开展工作,各研究方向均按照“专职部门负责人+兼职技术顾问”的模式配置。 3、自主研发优势 公司基于底层基础代码自主研发出了面向热力企业和政府主管部门等不一样客户的智慧供热应用平台。作为公司的核心技术产品,智慧供热应用平台不依赖于第三方平台软件,设计架构灵活,优化升级简单,并已完成与鲲鹏、麒麟等产品的兼容性适配,布局基于信创体系的智慧供热解决方案。 4、产学研深层次地融合的技术创新驱动 公司依托河北工业大学等高等院校的优势学科,积极开展与高等院校的合作研发,将理论研究、技术开发、市场需求、新产品面世、产业化生产等各环节紧密结合,快速缩短了从新技术到新产品,从实验室到产业化的转化周期,逐步形成了产学研深层次地融合的技术创新驱动机制。在成熟的“自主研发为主,产学研合作开发为辅”体系下,能够及时将研发优势转化为竞争优势。 5、持续的研发投入 公司重视研发技术与持续创新,研发费用率在供热节能行业中水平较高,未来公司将持续加大研发投入,保持技术领头羊。2019年至2022年半年度,公司的研发费用分别为2,513.12万元、2,987.16万元、3,372.33万元、1,320.65万元,占各期营业收入占比分别是8.26%、9.71%、8.36%、12.09%。 (三)品牌价值 公司是供热节能行业中极少数被工业与信息化部认定为专精特新“小巨人”的企业。经过十多年的业务拓展、研发投入和技术积累,公司突破以往主要为热力公司制作和供应纯硬件产品或配套零部件的传统经营模式,探索出一套以“解决方案设计+系统集成产品+专业方面技术服务”为代表的综合业务体系。近年来,公司在与政府主管部门和热力企业等代表性客户合作的过程中,陆续打造出若干行业标杆和应用示范项目。目前,公司已成长为国内供热节能领域的知名品牌商,在客户口碑、市场影响力等方面已位居行业前列。 (四)市场优势 作为省级智慧供热监管平台的代表性产品,河北省智慧供热监管平台已实现对全省13个地级市及雄安新区、160个县(市、区)的覆盖;城市级智慧供热管理平台产品石家庄市“城市智慧供热大数据管理平台”入选工信部“2020年大数据产业高质量发展试点示范项目”,城市级智慧供热管理平台已推广应用至乌鲁木齐、潍坊等河北省外地市,覆盖供热面积合计已达14亿平方米;企业级智慧供热监控平台及软硬件系统集成产品已在北方采暖区15个省(市、自治区)建立了应用示范项目,服务于包括地方国企和大型热力公司在内的一百多家热力企业,并逐步拓展至长江沿线的湖北省北部、安徽省南部等非集中供暖区域。

  三、公司面临的风险和应对措施 (一)新冠疫情风险 受国内新冠疫情的影响,公司部分项目施工、产品安装、调试、验收等现场工作被迫推迟,客户开发、订单执行、回收货款及收入确认的进度有所放缓,因而对公司生产经营及业绩造成了短期的冲击。公司持续关注疫情的发展状况,评估和积极应对疫情可能对客户和公司业务开展所产生的影响,在确保员工和客户安全、健康的前提下,积极、有序地开展各项生产经营工作。 (二)应收账款风险 公司的应收账款对象以政府供热主管部门、国有热力企业、具有央企或国资背景的工程总承包商(其下游客户主要为热力企业)为主。政府供热主管部门和热力企业等客户的回款情况通常会受到差异化的信用政策、政府部门预算、财政资金拨款进度、项目审计决算流程、内部等多种因素的影响,故其回款周期较长且存在一定的逾期情况。公司相应职能部门逐步加强对应收账款的管控,保业务控风险,严控应收总量、提高账期预警的频率、努力提高应收账款的质量。

  证券之星估值分析提示工大科雅盈利能力平平,未来营收成长性较差。综合基本面各维度看,股价偏高。更多

  以上内容与证券之星立场无关。证券之星发布此内容的目的是传播更多详细的信息,证券之星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联的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