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昌猴王集团破产13年后重生 曾是焊丝行业老大
来源:环球体育HQBET下载官网    发布时间:2024-02-11 21:16:55 |阅读次数:110

  猴王集团(简称猴王),曾经风光无限,也曾跌落谷底。作为国内最早开发和生产焊丝的专业厂商,猴王在上世纪90年代成为国内焊丝行业龙头老大。此后,猴王走上急剧扩张之路。2001年,猴王帝国轰然倒塌,令人唏嘘。

  如今,几经生死沉浮,猴王再次以蓬勃之态闯入人们的视线年后走进猴王,解密猴王重生之路。

  在宜昌,没有人不知道猴王。“90年代初,家里有个在猴王上班的人,一家人都有面子。”一位老宜昌人回忆道。

  猴王前身,是始建于1958年的国营宜昌市七一拉丝厂。几经变更,于1995年5月成立猴王集团公司,主营业务是焊丝,注册资本5.8亿元。

  90年代早期,“猴王”迎来发展高峰,连续数年保持全国焊材行业龙头地位。1993年,在很多人对“股票”毫无概念的时候,猴王成为宜昌市第一批上市企业,成为“宜昌名片”。

  但是,猴王集团随后以追求企业规模为目标,按照“三百”方针(100家工厂、100家公司、100个经营部)急剧扩张。“在宜昌,猴王并购了八成左右的本土小企业。”一位知情人说,那时的宜昌城区,就算家里没人在猴王工作,亲属和朋友里也一定能找到猴王的员工,民间甚至将宜昌市戏称为“猴王市”。

  猴王的野心不只在宜昌。该知情人说,顶峰时期,猴王集团通过收购、兼并、联营,所属企业达到390多家,遍及全国24个省市区,在香港、叙利亚、阿联酋,也有下属公司或办事处。“像孙悟空拔根毫毛吹口气,就能变出无数分身。”

  扩张后的猴王集团,除主业焊丝外,涉猎机械制造、房地产、水陆运输、广告装饰、物资贸易、纸箱包装、保健饮品、酒店旅游、电脑开发、证券等几十个行业。“但凡能想到的,猴王都在做。”

  短短几年间,猴王进入全国512家重点企业、全国120家试点公司集团的行列,从宜昌有名的公司一跃成为全国知名企业。

  当人们还在为“猴王速度”惊叹,2001年,猴王集团却宣布了一个令人震惊的消息:破产。

  为何破产?有人说,是猴王自身盲目扩张所致;有人说,作为国有企业,政府的手不该伸那么长众说纷纭。

  作为亲历者,事隔十多年后,原猴王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戴敦乐接受记者正常采访,对往事依然不愿多说“历史功过留予后人评说,做好当下的事情更重要。”

  当年的法院裁定书披露,猴王破产有五大主因:无序扩张、投资失误、违规炒股、高息借贷、冗员剧增。

  资料显示,猴王在全国建立分厂,投资额达2亿元,但颗粒无收;旗下84家债权债务由猴王承担的企业,几乎无所不及,连餐巾纸都生产。

  由于规模急剧膨胀,管理严重滞后,加之投资失误和失控,造成所投产业和企业没办法形成规模和市场之间的竞争能力,而且使主营业务快速萎缩,效益急剧下滑,走上了一条高成本扩张、低水平重复的绝路。

  与此同时,猴王70多家子公司、孙公司一起炒股票,直接亏损达2亿多元;由于炒股,还向各证券公司透支达2.4亿元。两项合计达5亿多元。

  猴王信用社是导致猴王死亡的又一“病灶”。因高息借贷加之经营人员“跑路”,猴王信用社损失至少数千万元。

  知情人介绍,猴王冗员比例之高极为罕见。“在册员工8000多人,其中扩张时接纳的打包公司员工将近一半。”

  最终,病来如山倒。曾被引为典范的猴王,成了一本囊括各式教训的“教科书”。

  扛起这面旗子的是戴敦乐。“那么红火的企业,说没就没了,心有不甘。”他说。

  重组之初,猴王处境异常艰难。戴敦乐说,原来400多名员工,走了一半,留下的200人大多很茫然。

  做企业犹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猴王破产前,为配合上级部门调查,集团上下已有一年多停止所有生产经营。期间,十多家同类企业赶超进位,猴王焊丝的竞争优势不复存在。“新生的猴王,年产能仅2000吨,想找银行融资引进设备,却被一口回绝。”雪上加霜的是,听闻猴王破产的负面消息,很多老客户中断与猴王的合作。受市场和资金的双重制约,猴王举步维艰。

  拼现有产品,没有规模优势,肯定是死路一条。能不能推出市场上没有的新产品?一个大胆的想法在戴敦乐脑中形成。

  然而,创新的风险显而易见。消息一传出,冷嘲热讽者有之,质疑者有之。“我知道创新是找死,但不创新也是等死,宁愿找死也不能等死。”戴敦乐拍板,拿出账上仅有的现金投入新产品研发。

  研发的第一步并非钻实验室,而是找市场。在经过细致的市场调研后,猴王人从煤矿开采支架中发现了商机。“那时,国家强调环境保护、可持续发展的策略,对传统的开采方式要做调整。但市面上的焊接材料不足以满足新的开采要求。”戴敦乐说,猴王立即联手哈尔滨焊接研究所共同研发煤矿高强度支架焊接材料。

  2002年底,国内首个匹配高强度支架的焊接材料新产品猴王G60焊丝投放市场,迅速受到青睐,并为猴王赢得了丰厚的利润。

  拿到新产品赚来的第一桶金,怎么分配成了猴王人最关心的事情。“之前因为经营困难,已经半年没有发工资,福利更是停发了好几年。”戴敦乐说,不是没想过把钱发给员工,可是,如果不继续研发,企业还是死路一条。

  顶着压力,猴王人用G60盈利的钱继续投入研发。每次走访客户,会问客户要什么样的产品,猴王焊丝有什么需要改进的地方,“客户的想法就是研发的方向”。这与当下最流行的“小米”研发模式不谋而合。

  随后,猴王又相继推出G70、G80等一批新产品,个个全国独家。据不完全统计,该公司完成了科技成果转化15项,均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其中3项获得国家发明专利。

  但当时焊丝市场已是群雄逐鹿,产品同质化日趋严重,市场之间的竞争白热化。“那时很多朋友开始投资做房地产,他们劝我,做焊丝辛苦一年的利润还不及房地产的零头,不如转做房地产赚钱。”戴敦乐不为所动,他相信,没有被淘汰的行业,只有被淘汰的企业,企业利润薄只能说明创新还不够。

  还有朋友建议,特种焊丝的需求量同普通焊丝相比没规模优势,要把企业做大,不如将主营业务从特种焊丝转到普通焊丝上来。

  一捆捆焊丝,外表上似乎没有一点不同。然而,普通焊丝市场行情报价在3000元/吨左右,特种焊丝价格可高达30000-40000元/吨。作为在焊丝行业摸爬滚打几十年的行家,戴敦乐有自己的判断:“如果靠简单重复的投资来扩张,这样的企业没有生命力。”

  企业要做大,做强是基础。“猴王的出路就在特种焊丝上。”此时的戴敦乐,由当初的“外科医生”变成了“康复教练”。

  特种焊丝新品迭出,每个新品从上市到被替代的周期平均仅2-3年。为跟上市场步伐,猴王持续不断的增加投入,同各类高校、研究院合作研发,并创新奖励机制,新品上市前两年销售额的5%用来奖励研发人员。

  念念不忘,必有回响。2012年,猴王焊丝有限公司被认定为国家高新技术企业。三峡大坝、西气东输等多项国家重点工程采用猴王焊丝,在海洋平台及船舶工程、航空航天等高端领域的钢结构焊接上,亦有猴王的一席之地。

  猴王焊丝副总经理夏育文介绍,特种焊丝在国内仍处于起步阶段,大部分依赖进口,猴王焊丝则达到替代进口产品的水平。目前高新技术产品占公司产品的80%,猴王特种焊丝的市场占有率居国内第一,并出口到欧盟、俄罗斯、印度、巴西等国家和地区。

  前段时间,猴王焊丝刚接待了两家世界级企业:工程机械排名全球第一的卡特彼勒公司和电子信息巨头三星电子。“他们都是听配套商介绍后找上门来的。”夏育文说,目前,猴王已有一项产品在卡特彼勒实验中通过,进入初试阶段,与三星电子的合作也在接洽中。

  如今的猴王,焊丝年产量达4万吨,年收入3亿元。拨开云雾,猴王人重见天日。

  今年8月6日晚至7日凌晨,宜昌市遭遇特大暴雨袭击,持续近7个小时。地处中南路低洼地带的猴王,遭积水倒灌。“晚上厂里人手不够,机器都没法抢救出来。”谈起几个月前的这场灾难中,只能眼睁睁看着机器被淹,默默流泪,不少老员工很是心痛。

  当地新闻媒体报道,这场突袭的暴雨,给猴王带来数千万元的损失。正是这则新闻,将猴王再次带入人们的视线。人们感叹,原来猴王还活着,但同时也担忧,猴王这十几年的积累会否再次毁于一旦?

  殊不知,此时的猴王早已不是当初弱不禁风的模样。暴雨过去3个多月,被淹1.8米的水印线还在厂房内壁清晰可见,但厂里的生产能力已恢复六成。

  此时的猴王,不仅能遮风挡雨,更能孕育新的希望。去年,猴王开始在伍家岗工业园建设特种焊丝技术改造项目,占地115亩,计划总投资1.5亿元。新厂建成后,将形成年产10万吨特种焊丝的规模,可实现年出售的收益10亿元,利税1.5亿元。如今,新厂房已见雏形。

  相比那场雨灾,戴敦乐更担心的是技术瓶颈,“厂房很好建,地皮很好围。但猴王要想发展,创新是逃不过的命题。”他的下一步设想,是将现厂址改为焊接材料研究中心,同高校和科研院所合作,建立金字塔式的人才开发系统。

  宜昌市中南路6号,四周拆拆建建,如今已是高楼林立。唯有这片上世纪80年代留下的红砖厂房,几经生死,依然屹立不倒。从破损窗户里传出的机器轰鸣声,让人感叹:猴王的心脏,仍在强劲跳动!

  采访结束,记者问戴敦乐:理想中的猴王是什么模样?他沉默数秒后说:“希望每个猴王人的脸上都有灿烂的笑容。”

  在我国经济快速地发展时期,全国各地有许多企业竞相兼并、并购或重组,不断把触角延伸到更多的领域和产业,形成了一批“大而全”的巨型集团。然而,随着经济稳步的增长向中高速换挡,产能过剩问题日渐突出,资源和环境约束愈加紧迫,许多曾经风光的公司集团都陷入了资金链断裂、产品老化积压等困境。

  原因何在?企业的规模并非越大越好,经营的产品也并非越多越好。依据市场规律,不一样的行业在不同发展阶段应选择最优的规模,打造短小而精悍的价值链,方能立于不败之地。

  比如,瑞士是一个资源并不充裕的山地国家,但它充分的发挥了精工制造、精细服务的优势,在高端钟表、精密仪器、高端金融服务和旅游服务业等方面,打造出别国难以复制的竞争优势。瑞士的多数企业规模并不大,但是都经营着享誉世界的百年品牌,凭借着“小而精”、“小而专”、“小而美”的独到竞争力,奠定了瑞士这样一个世界上最富有国家之一的财富基石。法国的时装业、意大利的高级跑车产业、芬兰的电子通讯产业、荷兰的鲜花产业等等,莫不如此。“猴王”的起伏兴衰表明,没有落后的产业,只有落后的产品。在任何一个产业中,只要不断谋求技术突破和组织创新,找准产品定位、市场定位,就能够挖掘和发挥企业的竞争优势。“猴王”的起伏兴衰还表明,在我们国家的经济结构转型的进程中,企业更要摒弃盲目扩张、简单重复的战略,只有立足高端产品,不断的提高产品的质量,才能开辟出企业的未来。

  一些人们熟知的企业,都曾在生死线上挣扎过。比如,苹果、IBM、克莱斯勒、福特、阿迪达斯

  生生死死原因很多,但成功企业背后必定有一个与之唇齿相依的灵魂人物企业家。

  因为他顽强,不甘破产,才有东山再起;因为他专注,一根筋只做特种焊丝,才有夹缝中的突围。

  戴敦乐说,当年的猴王岌岌可危,经受不住任何风吹雨打。竞争优势才是企业的护城河,创新才是对企业最好的保护。

  穿越市场迷雾的洞见,力挽大厦将倾的勇气,起死回生的业界故事,处处都有不死的企业家精神闪耀。

  这精神的核心,正是企业乃至整个社会前进的不竭动力创新。